行业资讯
中东地缘政治恶化 油价难改跌势
2016-01-08 09:59  

  

  1月5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伍德布里奇,一名男子在加油站为汽车加油。 

  2016年新年伊始,沙特阿拉伯宣布与伊朗断交引发中东政局动荡。由于两国均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重要成员,双方交恶将对国际油价和中东政局产生冲击。不过,在全球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伦敦市场原油价格6日跌至2004年6月以来最低。多个机构预测,受限于全球石油市场供大于需、美国重开石油出口等因素,油价上行可能性不大,震荡下行风险加剧。

  冲突不断发酵 外界担忧升级

  沙伊断交始于1月2日,沙特内政部宣布处决了47名犯有恐怖主义罪行的囚犯。据报道,被处决者中包括知名什叶派教士尼姆尔。2日晚,伊朗示威者冲击沙特驻伊朗大使馆,打砸使馆门窗并纵火焚烧使馆部分楼体。伊朗总统鲁哈尼3日谴责伊朗抗议者焚烧沙特大使馆的行为,表示伊朗当局将保障外国使领馆安全。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朱拜尔3日宣布,沙特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并责令伊朗外交人员48小时内离境。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各国外长将于9日举行特别会议商讨此事。沙特与伊朗在中东及伊斯兰世界都占有重要位置,两国关系骤然紧张,会加剧地区局势动荡,尽管双方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但为政治解决叙利亚、伊拉克、也门等地区问题制造了障碍,甚至对打击“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构成不利影响。为此,国际社会各方都呼吁沙特、伊朗为了维护地区稳定应降低紧张局势冷静克制。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4日说,秘书长潘基文敦促沙特和伊朗避免可能激化两国及地区局势的任何举动,联合国特使将赴该地区评估局势。

  美国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4日在白宫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东地区许多动荡和不稳定的局势与教派分歧有关。他呼吁相关各方采取更多措施,力图弥合这些分歧。

  法国政府发言人斯特凡纳·勒福尔4日在巴黎向媒体发表讲话表示,法国呼吁沙特和伊朗缓和紧张关系。勒福尔指出,法国的长处在于能够与所有人开展对话。

  德国政府发言人赛贝特4日表示,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应“利用一切可能性改善双边关系”。他说,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两国关系对解决叙利亚和也门的危机以及整个地区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德国政府认为,当前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双方应保持“外交大门的开放”。

  但沙特方面4日表示,将中断与伊朗航空运输和贸易往来,意味着外交冲突升级。朱拜尔4日接受路透社记者专访时说:“我们还将中断所有进出伊朗的空中交通。我们将停止与伊朗的所有贸易关系。我们将针对前往伊朗旅行的人发布旅行禁令。”

  朱拜尔没有详细说明会采取何种具体措施。但他提及,无论何时,对于伊朗人前往位于沙特西部圣城麦加和麦地那朝觐,沙特依然欢迎。沙特民航总局4日在“推特”上说,沙特宣布与伊朗断交后,它们已叫停所有进出伊朗的航班。 “基于沙特政府宣布断绝与伊朗的外交关系,民航总局暂停和阻止了所有进出伊朗的航班。”

  在被问及是否会考虑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时,朱拜尔说,伊朗必须“尊重国际惯例和条约……表现得像一个正常国家,尊重其邻国的领土完整”。

  沙特驻联合国大使阿卜杜拉·穆阿利米指出:“很简单,伊朗停止干涉我们和其他国家内政……如果他们那么做,我们当然会与伊朗有正常关系。我们与伊朗并不是天生的敌人。”

  恩怨由来已久 地缘局势恶化

  按照朱拜尔的说法,宣布断交是对沙特驻伊朗使领馆遭冲击以及之前一些问题的回应。朱拜尔说,“这是对伊朗过去几年尤其是过去几个月攻击性政策的反应。伊朗政权支持恐怖主义,他们在沙特和其他一些国家建立恐怖组织。” 对于沙特的指责,伊朗予以否认,坚称伊朗是应叙利亚和伊拉克政府要求派出一些军事顾问,从来没在海湾国家策划阴谋。

  实际上,在不少观察人士看来,此次事件只是引发沙特和伊朗两国紧张关系升级的导火索。受宗教、种族、经济和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影响,沙特和伊朗两个海湾大国长期以来互为对手,虽然表面上关系尚能维持,但暗地里早已剑拔弩张。

  早在1979年,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朝,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但对此,逊尼派大国沙特担心,伊朗会向周边国家输出什叶派革命思想,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两国关系趋于紧张。

  上世纪80年代,伊朗与伊拉克爆发战争,沙特选择支持伊拉克,试图压制伊朗可能出现的对外扩张。1987年7月,沙特和伊朗两国紧张关系险些走向崩溃,402名朝觐人员当时在沙特麦加发生的冲突中丧生,其中包括275名伊朗人。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民众走上大街抗议,冲击沙特大使馆,并火烧科威特大使馆,有一名沙特外交官丧生。

  进入21世纪,伊拉克战争在2003年爆发,打破了中东地区的力量平衡,教派冲突加剧。随着伊朗在海湾地区强势崛起,沙特认为,伊朗企图通过挑起阿拉伯国家教派冲突来实现地区大国的野心。因此,两个国家近年来在多个国家或关键问题上展开明争暗斗,或扶植代理人,或亲自上阵。

  有分析指出,在当前的中东地区,伊朗和沙特分别被视为什叶派和逊尼派“盟主”,它们在多个国家支持和扶植本国的代理人。其中,伊朗背后的支持者包括叙利亚、伊拉克和黎巴嫩的什叶派力量,沙特背后则是海湾国家和中东大部分逊尼派国家。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刊文指出,沙特与伊朗的紧张关系将对国际社会就叙利亚局势展开的新一轮外交努力产生影响,甚至有可能危及拟于本月晚些时候在日内瓦召开的叙各派和谈。

  该杂志援引一位不具名的外交人士分析说,沙特与伊朗断交后,大部分沙特支持下的叙利亚反对派预计将针对叙政府的后台伊朗与俄罗斯采取更为强硬的姿态,并且在参与和谈的反对派代表组成问题上拒绝让步。

  《外交政策》还分析说,沙特与伊朗的紧张关系将刺激两国国内的强硬派,进而导致已在叙利亚、伊拉克和也门等国发酵的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冲突进一步恶化。

  短期冲击油价上行动能不足

  纵观中东当前局势,各方冲突还不至于产生恶性结果,油价短期波动趋势中,难以有上行足够动力。4日油价短暂上涨3%后,尾盘下挫,5号继续下行。6日更是出现大跌,纽约油价收盘价跌至2008年12月以来最低点位,伦敦布伦特油价收盘价为2004年6月以来最低。

  外界舆论指出,中东紧张局势固然短期内对油价有利,但油市还须观察供给过剩的情势能否获得扭转,以及沙、伊两国是否会爆发全面的军事冲突,而这两种可能性都不大。有机构预测油价短期内每桶可能上涨1美元到3美元,但不大可能使沙特改变“增产保市”政策,也不会对国际油价造成重大影响。

  中东局势紧张对油市最大的威胁,就是伊朗封锁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阻断沙特及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但就此次事件及国际反应来看,分析人士认为伊朗目前一定程度居于“原告”地位,外交压力反而集中于沙特,伊朗没有理由采取封锁海峡的激烈手段,使自己从“原告”成为“被告”。

  若封锁海峡,不仅影响沙特石油出口,更影响到伊拉克,而目前伊拉克也是由什叶派主政,伊拉克什叶派最高宗教领袖还谴责沙特的作法。如果伊朗封锁海峡,将失去伊拉克的支持。

  另外,考虑到国际社会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将在几周内即可解除,伊朗立刻就能大幅增加石油出口,值此关键时刻,伊朗也不愿节外生枝,以免“解除经济制裁”一事发生意外变化。

  从影响油价最重要的因素供给与需求来看,即使是短期来看,油价受地缘政治局势波动上行动力不足。

  目前市场持续供给过剩,库存持续增加,且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暖冬更使欧、美石油消费量减少,无法对油价提供有力的支撑。

  再者,由于沙、伊关系紧张,使欧佩克组织内部更难协调如何“减产保价”。伊朗亟需增产,绝不会让步;沙特为阻止伊朗抢夺市占率,还可能增产甚至降价。沙伊两国在石油产业的竞争可能会僵持下去,而不会撕破脸。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沙特和伊朗之间不断恶化的关系,粉碎了欧佩克可能商定通过减产支撑油价的任何希望。

  沙特1986年因忍受不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不断超出配额,干脆开放限制,任由油价崩到每桶10美元以下。2015年,沙特想与美国页岩油业者竞争,也提高日产量,由2014年12月的950万桶增至去年7月的1060万桶,油价在这段时间下跌30%。

  如今同一班决策者已和伊朗决裂,但若想施展同样的措施,可能无法如愿,因为伊朗所处形势日渐有利,能挺得住市场冲击。沙特既拥有庞大外汇储备,生产成本又低,打油价战向来最有胜算。但问题在于,沙特这波对手早已历经四年的制裁,油价再跌损失有限。

  假设两国立即停产石油,沙特会有57%的预算赤字,而伊朗只有7.5%。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若要在今年平衡预算,伊朗需要每桶油价涨回70.40美元,沙特则要高达95.80美元。

  长期供应过剩 难减下行压力

  2015年国际油价利好难寻,纽约轻质原油和布伦特期货主力合约在年末双双跌破每桶40美元重要关口,全年跌幅均超过30%。投资者期盼油价能就中东局势紧张获得支撑,然而供过于求的阴霾仍未散去,在供应过剩的担忧下,国际油价仍然没有起色。

  国际油价的下行周期起始于2014年下半年,从当年6月创出的高点至今,纽约和布伦特油价已分别下跌了65.7%和67.7%。但油价是否见底市场仍难预计,由于伊朗、美国今年进入国际石油出口市场,供大于需将令此次沙伊冲突对油价支撑力度打折扣。

  《华尔街日报》报道,沙特是全球最大产油国,伊朗是中东第三大产油国,两国关系紧张,将使油价更难预测。

  伊朗去年与国际社会达成核限制协议,今年可望解除制裁,重返国际原油市场,市场对伊朗将供应更多原油的预期心理,已成为油价下跌的重要因素。伊朗早已雄心勃勃,计划在国际制裁解除后快速提升原油生产和出口规模,短期内将出口量从目前的约100万桶/日的水平提升一倍增至200万桶/日的水平,但市场分析认为,伊朗资源的释放仍需时日,预计到今年下半年伊朗的原油出口才能恢复元气,届时油价将再度承压。

  伊朗重返原油市场,加上沙特和俄罗斯坚持维持高产量,仍对今年油价造成压力。高盛公司2015年12月预测,油价可能下探每桶20美元。但沙特与伊朗关系紧张可能使油价延后下跌。

  近期曝出的石油成本低廉注定油价的浮动空间有限。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曾表示,近些时候他们生产一桶原油的成本已降到每桶1美元到1.5美元,较他们2008年每桶5美元的成本大幅下降。伊朗石油储量仅次于沙特,在获得解禁后,伊朗石油会加速流入国际市场。

  英国石油公司曾预计,伊朗的原油储备约1578亿桶,足够中国40年的需求量。在伊朗原油获得解禁后,这些石油都可能流入到国际市场。

  欧美石油企业也将助推中东的油气开发。法国外长、壳牌和嘉能可等石油公司代表团都已奔赴德黑兰“搭讪”。美国能源署曾预计至2016年底,在这股“淘金”浪潮之下,伊朗将新增原油产量每天60万桶(每年3000万吨),产量最快可能在2016年下半年加速释放。

  在北美,虽然低油价使得页岩油气生产受到重创,但2015年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法案,美国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被解除。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此前研究显示,如果美国2015年解禁原油出口,到2020年,美国原油日产量将比不解禁时多130万桶至290万桶。

  2015年12月初的欧佩克石油部长会议并未就成员国原油限产额度达成一致,而此前,欧佩克实际日均产量已连续数月高于3000万桶/日的产量限额,这让市场对欧佩克的产量调节作用愈发怀疑,印度尼西亚回归欧佩克也使该组织本已紧张的限额更显捉襟见肘。此次沙特、伊朗对峙,将进一步加深欧佩克产量协调的难度。

  此外,俄罗斯原油产量和出口量也双双增加,减产信号迟迟难觅,预计2016年的国际油价仍将在供过于求的泥潭中挣扎。(中国进出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