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国内白桦茸产业化推进缓慢 俄罗斯西伯利亚白桦茸受追捧
2018-10-19 14:26  
 国内白桦茸产业化推进缓慢  俄罗斯西伯利亚白桦茸受追捧

国内白桦茸行业发展已有十余年,但市场一直不愠不火,缺少知名品牌,工艺技术停滞不前。近年来,更受到俄罗斯西伯利亚白桦茸的引进与冲击,产业化进程更加令人堪忧。在国家深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人们日益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当下,是什么制约了国产白桦茸产业化进程?近日,记者走访了行业相关企业及专家,揭开了国产白桦茸行业现状及层层迷雾。

原料资源制约国产白桦茸

白桦茸学名桦褐孔菌,一种寄生于白桦树的药用真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又称“西伯利亚灵芝”。相关研究表明,每克白桦茸活性酶含量高达35000单位,是灵芝的55倍。然而与灵芝已经实现大规模人工培育和种植不同,国内包括国外在白桦茸人工培育技术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依然只能依靠野生资源。

白桦茸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纬40°~50°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北欧、日本北海道、中国黑龙江等高寒地带。白桦树越多,白桦茸也就越多,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长白山等地有少量出产。白桦茸在自然环境状态下生长极为缓慢,国产白桦茸的生长期大约为5-10年,更加寒冷的西伯利亚则达15年以上。根据相关学者研究,长白山野生白桦茸属于濒危物种,资源相当稀缺。

此外,在与国外白桦茸的对比中,国产白桦茸的原料质量也相对偏低。以白桦茸有效成分总多糖含量为例,西伯利亚白桦茸为14.51%,大兴安岭白桦茸为5.99%,长白山白桦茸为2.32%。究其原因,西伯利亚为原始森林,气温低、生长期长,人迹罕至天然无污染,有效成分含量更充沛;大兴安岭、长白山为次生林,生长期短,由于人类活动相对频繁,使白桦茸还可能存在重金属污染。

“提取白桦茸有效成分,需要大量野生白桦茸资源。由于国内白桦茸资源的制约,我们很难在国内进行白桦茸的现代化精制和深加工。”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表示,为此,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远赴俄罗斯西伯利亚,与当地最大的白桦茸企业进行战略性合作,通过跨境投资掌握当地的白桦茸资源。西伯利亚广袤的原始森林和白桦林,可以为白桦茸产业化提供相对充足的原料支撑。

技术落后、科研能力待提升

也正是由于原料资源有限,亦未突破白桦茸人工培育技术。使国内白桦茸企业很难规模化发展,导致国内白桦茸长期处于同质化低端竞争,在市面上销售的白桦茸,大多为原料级产品和半成品。例如白桦茸袋泡茶,只是将白桦茸原料进行简单的机械性粉碎,成为细小颗粒,用开水反复冲泡饮用,最后倒掉大量白桦茸残渣,有效成分吸收率仅10-30%左右,降低了白桦茸的应用价值。在技术和工艺上,与俄罗斯优质白桦茸有着较大差距。

以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引进的优质西伯利亚白桦茸为例,生产条件到达GMP标准,率先运用超微破壁粉碎、超临界低温萃取、低温真空干燥等现代化工艺,最大化从白桦茸子实中提取有效成分,产品粉末达微纳米级,可完全溶解于温开水,即冲即饮、无任何残渣,吸收率达98%以上,确保白桦茸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国产白桦茸不仅在生产技术上较为落后,在白桦茸的医学研究领域,也远远落后于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国家。1955年,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宣布白桦茸为抗肿瘤物质,政府批准其用于医药品开发。近半个世纪以来,俄罗斯医学机构发布了一系列白桦茸研究成果,推出白桦茸产品十余款,是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布洛欣肿瘤医学中心推荐使用的;日本科学家经常长期研究,得出了白桦茸的化学分子式,其最有成分为多糖,不论是水溶性多糖或非水溶性多糖,均证实具有抗肿瘤活性;美国科学家十分关注白桦茸的免疫增强效果,并将其制成健康辅助食品。

可喜的是,近十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对白桦茸的学术研究,发布的研究文献数量不断提升。相关统计显示,我国2016年发表的白桦茸研究文献约100篇,而在2001年的时候还不足10篇,短短十多年时间递增10倍。专家表示,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发布,有助白桦茸企业开发个性化的白桦茸产品,提高白桦茸在消费者中的认可度,有助白桦茸产业化进程。

此外,在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的领衔下,“一带一路,健康中国”西伯利亚白桦茸走进中国项目已经启动,中俄白桦茸研究专家和从业者将在学术交流、联合攻关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在白桦茸原料供应短期内难以解决的形势下,将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以及高品质白桦茸引进来,有助国内白桦茸行业转型升级,以高效利用和健康价值应用研究助力白桦茸产业化。